筑基润底色 村庄展新颜
鹤山推动乡村从“绿”到“美”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7-11 07:30   

古劳镇大埠村开展“三绿行动”,推动乡村绿化工作走深走实。

古劳镇大埠村开展“三绿行动”,推动乡村绿化工作走深走实。

    远可游览山林、漫步原野,近能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造就鹤山“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生态格局。在绿水青山的涵养下,鹤山的森林资源尤为丰富,曾获评全国绿化百佳县(市)、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是名副其实的绿美之城。

    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今年以来,鹤山市以提升绿美质量为核心,深入开展绿美乡村“百村示范、千村提质”行动,高质量推进乡村绿化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乡村实现从“绿”到“美”的华丽转身。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谌磊

    按“图”增绿

    乡村绿化美化更精准

    绘制绿美“作战图”,办好绿美“村学堂”,打造宫粉紫荆观赏路线……走进鹤山古劳镇大埠村,绿美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作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近年来,大埠村凝聚党建力量开展“三绿行动”,结合县、镇乡村绿化规划图,科学制定绿美大埠植绿方案,利用无人机、卫星图像等新技术、新手段绘制绿美“作战图”,推动乡村绿化工作走深走实。

    “我们组织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及党员、群众近50人成立绿美工作先锋队,党员带头在自家庭院、屋内室外、房屋周边进行环境整治和绿化种植。”大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冯胜华表示,大埠村还细化管护网格,按照“种植管护一体化”的思路,将全村的绿美工作区域划分为11个责任区域,加强新植苗木管护工作。

    大埠村的乡村绿美经验,成为鹤山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提升的生动体现。今年以来,鹤山市坚持按图增绿,依托“村庄新增绿化一张图”系统,实现乡村绿化工作精准化。

    “我们组织各村对可绿化的地块开展详细摸排,并进行定位打点,填报需要种植的树种和数量及费用预算,为精准对接苗木和资金提供了科学依据。”鹤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据统计,今年以来,鹤山全市共标注可绿化地块341处,腾出种植面积105万平方米,规划种植苗木7万株。

    鹤山还不断强化要素保障,夯实绿化基础。在资金保障方面,鹤山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通过认捐认种认养等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绿化。据统计,今年以来,鹤山全市共筹集乡村绿化资金1428.67万元,其中社会捐赠占比达74.7%。如,太平洋保险公司和平安保险公司捐赠价值11.5万元的宫粉紫荆、紫花风铃等,支持古劳镇双桥村、共和镇大凹村、双合镇先庆村等6条村的乡村绿化工作。

    此外,鹤山实现植树动员广泛化,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发动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乡村绿化。今年以来,鹤山全市已开展各类植树活动389场次,参与人数达3.1万人次,新植苗木7.7万棵,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管养护绿

    网格化呵护新种苗木

    植绿容易,护绿难。今年以来,针对乡村绿化“抓不准、种不活、管不好”的痛点难点问题,鹤山市着力推动护绿责任落实,通过划分苗木管护责任片区,组建由村“两委”干部、党员和群众参与的管护队伍,定期检查苗木存活情况,及时补种。

    目前,鹤山全市116个村(社区)全部落实新种苗木网格化管护。如,雅瑶镇陈山村成立“火龙文化先锋队”,将全村绿化区域划分为6个责任片区,由队员主动认领管护,每月定期开展绿化巡查,发现问题即时整改。

    此外,鹤山还面向绿化管护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加强绿化管护技术指导,提升一线队伍植绿护绿能力。如,龙口镇与鹤山市花木盆景协会合作开展绿化专题培训,覆盖各级干部200人次,有力提高基层干部相关工作能力和水平。

    古劳镇大埠村办起绿美“村学堂”,积极争取古劳镇政府、镇委党校支持,组织开展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等120余人次参加乡村绿化培训班,重点围绕“种、养、管”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争取古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调配专业人员下沉绿美一线开展现场指导,提升了“头雁”队伍的植绿护绿能力。

    “我们还充分发挥县、镇、村三级绿化技术指导团队专业优势,深入基层乡村指导解决植树不当、养护不佳等易发问题,同时,跟踪诊断苗木生长情况,强化后期养护和管理。”鹤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鹤山市绿化技术指导团队累计下沉乡村开展指导工作3028人次,有效提升基层乡村的绿化质量和水平,全市新植苗木成活率90%以上。

    培育典型

    打造乡村绿化精品工程

    盛夏时节,走进宅梧镇白水带村,满目苍翠、绿意盎然。各种古树舒展枝叶,虫鸣鸟叫声声入耳,与不远处的石门瀑布、罗汉尖等山水景观交融,勾勒出“云山独秀”的绿美画卷。

    “我们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串联资源点,将白水带村打造成为集古树资源保护及观光、乡村体验、科普宣教和绿色家园为一体的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美丽乡村。”宅梧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以来,鹤山市加快推动鹤山全市116个村(社区)落实苗木种植具体规划,以9个精品典型村和18个绿美乡村为标杆,突出本土特色。同时,注重将植树增绿和乡村美学有机结合,将农村绿美环境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绿化精品工程。

    共和镇来苏村打造了33.33公顷(约500亩)的紫花风铃木生态林,紫色花海与青砖黛瓦的徽派建筑相映成趣,已累计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鹤城镇坑尾村以发展林下经济为着力点,推动沉香产业园与鹤城传统花生、茶叶种植业结合,累计种植沉香5280株。

    此外,鹤山还聚焦短板区域,推动各镇、村充分利用闲置空地、废弃边角地等,见缝插绿、补植增绿,开展绿美“五个一”工程。

    今年以来,鹤山全市共新增打造“桑梓林”69片、公共休闲绿地49处、庭院绿化示范点16个、绿化景观路80条以及景观生态林19片,乡村绿化品质得到全面提升。如,龙口镇三洞村委会莲塘村民小组建成一条长800米的绿化景观带,共种植黄花风铃木310株、荔枝100株、龙眼100株,绿化美化效果显著。

(责任编辑: 吴惠英  二审:王雪晴  三审:宁园 )
分享到: